花园学派的车前草

不想当作曲的画手不是好老师

© 花园学派的车前草 | Powered by LOFTER

当“革命”成为“政治正确”

我发现自己竟然一年多没更新了。深陷论文大坑,非常惭愧。今天开始多少还是写一点。


今天去看了某个叫做"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的记录所谓“乌克兰革命”的片。制作方Netflix。观众几乎都是法学院的同学/同事,学习人权和国际法的居多。

影片大概的内容是:乌克兰与欧盟的某联合协议,没能签署。围聚在独立广场上的人民群众们(主要是青年学生)深感失望。于是认为必须革命。此时,警察们用铁棍试图驱散人群。

孩子们被打了,大人很生气。不日纷纷上街。逼迫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不断冲突,不断暴力升级。死伤人数与日俱增。最后,亚努科维奇下台,被通缉。人民取得了胜利。可喜可贺。

观后,在场的欧洲同学无不心情沉重又十分激动。积极地交流促进人权事业的重要性。并且深感民主和自由是多么的可贵、必须珍惜之。


乌克兰问题十分地复杂。我不讨论。也不说立场。还是和往常一样,谈谈本片的绝佳叙述技巧。


(一)

首先,片头短短几分钟介绍一下乌克兰“革命”的前因后果。用沉重的黑色色调和不清晰的图片来描述一下前苏联的铁蹄。镜头摇晃,语音低沉,配乐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于是来到正题。

一位看起来就像邻家小弟的年轻学生把观众们带到战乱的乌克兰。他的衣着打扮和在电脑器刷社交网络的你我并没有区别。只是他背后是战乱的乌克兰。有硝烟有伤亡。这种对比十分可怕。他介绍着这里一直有人伤亡的时候,和平中的我们就不无感叹“天啊这个和我们一样的人怎么会置于如此处境?!”

接下来镜头转移到若干天前的国会。乌克兰-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协定”被中止。乌克兰代表不愿意签署。

各位观众,若不是一个很喜欢研究国际贸易或者贸易法的,谁很关注“自由贸易区”吗?如果不然,那么当叙述者的重音放到“free”上的时候,人们便会先入为主地知道“反正它是给我们自由的!”——

这个协定其实是一个不错的deal,为了加入欧盟所必须答应的deal。其主要功能之一即是发生贸易转移作用,将乌克兰与俄国之间的贸易转向欧洲。这个可以缓解乌克兰的经济严峻的形式吗?我暂且不评论。短期来看,至少结果是俄国的经济制裁。长期来看,可以参考一下东欧国家纷纷加入GATT几十年以后的样子。毕竟这个自由贸易区的自由化程度还高过GATT。总之今年年初这个协议生效了,我们拭目以待。

——回到话题上。

总之短短几分钟的独白后,广场上的人们发出了愤怒的呼喊。一个自由的协定怎么可以不通过?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加入欧盟!

“乌克兰是欧洲的一部分!”

“不签署协议,感到羞耻吧!”

“你们向俄国出卖了祖国!”

“欧洲的精神只有两个:自由和人的尊严!”

这一个对欧洲精神的完美诠释,让我想起了当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人弹冠相庆,呼喊“我们回家了!”多年以后,仍然在二等公民的处境中为自己的充满自由和尊严的选择无限自豪。


好的,于是我们观众就不加思索地知道了“俄国=前苏联=铁蹄=暴君”。“欧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欧盟身份=自由和尊严”。


(二)

继而,纪录片采访了不同信仰的(但是都上街了的市民)人们。有手持十字架的东正教老太太,有佛教徒,有摇滚青年,有退休士兵,有儿子,有女儿,有父母亲。他们都说“无论什么信仰,我们都聚在了一起,我们都是乌克兰人。”

“我们是为了下一代而奋斗。”

自由贸易区协定会带来下一代的光明的未来吗?无所谓,只要人们相信它会,它会是会的。且这么多人都相信呢,不是吗?


接下来暴虐的政府对人民群众动手了!人民群众有戴着黑色的面具的。他们开着推土机掀翻了警察的防御。那又怎么样?他们拦着人民与人民为敌就是不可以的。

戴着面具的人们有如电影里群聚在阿拉法加广场上的盖伊福克斯们(或者V们)。他们戴着面具,但是却是真的勇士。那些暴露在广天之下被骂的警察是可耻的小丑。

警察开枪了。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警察是真正的暴力工具,丝毫不怜悯,表情连动动不动。面对英雄的人民,他们竟然不被触动,这是被极权工具洗脑的最佳结果。

于是有人受伤了,倒下了。广场上流血了。

“啊,‘警察和我们在一起’,这个口号!原来是一个骗局!”

摇滚青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描述自己当时被打得多么惨,多么疼。颇有摇滚精神啊。

“光荣的乌克兰!光荣的英雄们!”于是这个口号传开了。


到了这里,政府已经被成功地放在了对立面上。这是如何达成的呢?只要把镜头全部放在“人民群众”的感受上就好。不要写客观的东西。


(三)

之后镜头转移到我们的反派头上。总统大人的谈判是可耻的。只要不接受协定当然就可耻!因为竟然屈服于普京的邪恶帝国嘛。

然后议会的特写。议会中是要出现胖子的。而且一定一个比一个胖。这说明他们鱼肉百姓,实在可耻。宪法没有规定不可以歧视胖子。是吧?

然后议会举手表决通过了《反示威法》。举手表决啊!举手表决只有共产政权才会做的,是极其邪恶的啊!

至于议会有没有大打出手?有没有我们中国人爱看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构图?没有。片中各位肥胖的议员都特别赞同总统啦。


接下来的一幕就是高潮了!愤怒的人民在歌唱。在街上建立了街垒。在上面放置了黄蓝二色(乌克兰国旗颜色)的钢琴。女钢琴家激昂而无畏地演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悲惨世界的场景比起这个简直太小儿科。这无畏的气势比起我们所知的巴黎公社被屠杀的前夜有过之而无不及。

附带说一下,片中为了体现人民的乐观、生活化、不脸谱、不盲从,多次出现载歌载舞。大战前夜总是要跳舞唱歌的,迪士尼的经典电影是不是就这样安排?不唱好了怎么可以体现我们是热爱生活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呢。

接下来就是沉重的的配乐。警察来了,军队来了,雇佣兵来了。

“他们很多人是监狱里被释放出来镇压我们的罪犯!”被采访的“人民”们说。

“你们是娘生的吗?你们的老师怎么教你们的?”看似最无知的老太太也会这样谴责他们。


这是另一个了不起的叙述方式。正义的人们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的。邪恶的机器是为了抽象的国家。


(四)

警察站在高处。怎么办?革命群众有勇有谋,我们放火!烟熏他们,他们就不行了。

广场上变成火海。自然,警察开始了屠杀。

警察哪里知道“他们对抗的是英雄主义?!”

就像想杀死V的人,又哪里知道,他们想杀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思想,而思想是不死的呢?

“人们在对抗死亡。人们在为了自由而对抗死亡。”一个士兵感慨着。


是的,如果必须描写正面人物使用暴力怎么办?要强调他们也身陷险境。并且他们自动承担这种危险。这样,我们就会代入他们的英雄主义情怀,而其它的,无关紧要了。


(五)

悲惨。人们死掉了。警察开枪了,死掉了60人。伤亡的更多。

国家的英雄们被装进豪华的棺材。牧师为他们祈福。医生为他们唱国歌。人们低头默哀。

配乐是小提琴。非常优美。优美而悲伤。如果要想找一首类似的,那么就是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了。

“他们怎么会死,他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朋友!”


非常聪明。一直强调着多种族、多信仰,这时,清一色地亮出十字架来。


(六)

政府来谈判了。“总统会宣布辞职。请你们回家吧。”

“我们不信!”

“回家后你们会逮捕我们!”

“而罪人不会被追究!”

不相信总是正确的。质疑嘛。第二天总统辞职了。人民胜利了。伟大的革命。


(七)

最后的最后是一段字幕。死亡多少人,受伤多少人,失踪多少人。

克里米亚如何被俄国干涉。俄国多么资助他们。

自由民主的道路多么漫长啊。


我的教授说,我知道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说“enjoyed it?”“但是至少,很nice是不是?”


(关于题目)

写到这儿,我才发现我一直在跑题。一点都没说政治正确啊。但是却那么不想改。于是干脆强行收场吧。

“政治正确”是什么?

你不能质疑女权、同性恋、种族平等和一切平权的需求。你不能质疑女生必须要爱漂亮,正如不能去想死刑有半点合理性。不能喜欢普京,正如不能不去参加你的孩子的联欢表演。

真的很正确,正确到无法质疑。质疑者是否认最基本的社会共存的可能性的。

“我是尊重言论自由的。但是前提是我们能够愉快的玩耍啊。”就是这个意思了。

一言以蔽之,政治正确是一个“安全”领域。躲在其中,一切都安全。

它是一个在西方社会不说错话的基本原则。

有了政治正确,可以免于理性思考,可以免于情感共鸣,可以免于人们的一切指责并且有理由指责别人。


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有群体从它所确定的秩序中受益。比如欧洲人。还有很多人“以为”会从中受益。比如乌克兰人。

欧盟真的是自由的代名词。没错的。而自由则是面包和富裕的生活的代名词。

加入欧洲,说的是自由。而人们对自由的感性认识往往高不过高福利和快速的wifi。(没错,在街垒中,伟大的革命者们分享着wifi,基本人权哦。)


但有趣的是,政治正确一般会要显得“我仍然是在抗击世界的不平等”。我在为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声。所以我不是守旧的,我不是保守的,我是进步的。

推广一下,就是“革命”的。

自由贸易区协定是什么?本身革命吗?认为革命的,请参考19世纪末英国迫使法国签署的免税协定。请参考20世纪初美国推广到各国的友好通商协定。请参考WTO的前身GATT。它40年代就有了哦。

然而,当它成为了自由的代名词的时候,当具体的法条、具体的关税减让成为了抽象的伟大的含义的时候,维持它就成为了革命。

是的,于是政治正确的革命,是维持秩序的工具。


影片的最后的最后,青年学生们说“在这场运动中,我们学会了爱国主义,我们学会了体会上帝的存在。”

——上帝就在雨中啊!同志们。

上帝就在自由和尊严中。

瞬间,我们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英国的脱欧计划,忘记了希腊债务危机,忘记了欧洲难民危机。忘记了一切,而沉浸在民主自由来之不易的气氛中。


(结语)

对不起,为了可能引起了的误会而道歉。我没有半点说自由民主尊严不好。也丝毫没有评论自由贸易区协定和和乌克兰局势的意思。

即便革命不总带来美好的结果,革命总是被需要的。关键是,革命者,作为“革命”的,曾经是那么不被接受啊?那么,一个“革命”是如何被写得完全不可置疑呢?

——符合以下准则即可:

不要写具体的事情,比如条约,一切联系到抽象的概念,比如尊严;

不要写具体的主张,写感受,再把感受联系到抽象的概念上;

一定要让人们联系到自己,比如,人们不能是“博士生”、“律师”这样的看起来远离人民群众的东西,必须要是别人的父母妻子丈夫孩子兄弟姐妹,就有代入感了;

在此基础上,无论你多卑微,你都能和伟大的事情联系上。比如,我们只是为了朋友,就是英雄主义的。

最后的最后,一切要联系到人们都理解的正确的事情上。比如唯一存在的上帝。


不吐不快,现在快了。

不掐立场哦,因为我没有“政治正确”的靠山。不过虽然没有,我还是有这个镇楼的:


(图片来自于google搜索……谢谢。)

回家看了一遍《克里米亚检察长专访-Наталья的回归祖国之路》,超治愈的。推荐~

评论 ( 8 )
热度 ( 17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