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学派的车前草

不想当作曲的画手不是好老师

© 花园学派的车前草 | Powered by LOFTER

为什么劳动光荣?

为什么劳动光荣?

——因为劳动创造世界!


我们很容易想到这个答案。很好。这个想法深入人心。但如果我们这样问呢:“什么创造世界?”

——劳动!

我们可能也会不加思索地这样答。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用劳动定义“创造世界”,还是用“创造世界”定义劳动?

或者干脆这样问,什么是劳动?

 

这个问题太抽象了。我们先一步步看。

劳动,在我们的感性认识中,基本上等同于干活、不闲着。

银行家、金融交易员、企业高管,他们干活是不是劳动?

无业、蹲在计算机盯着证券软件的股民,他们是不是在劳动?

在网吧代练升级的孩子,他们不闲着是不是劳动?

答案可能有两种:

——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创造世界呢。

——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可没创造世界。

发现了吗?

 

什么是劳动,以及什么创造世界,这俩概念高度统一。人们基本上感觉什么创造世界,就会认为什么是劳动。

这就是为什么劳动和创造世界在互相界定。

因此——

 

银行家会认为自己劳动、自己创造价值,自己最创造价值了,就属自己最创造价值。

看,屏幕上那些跳动的符号,都是价值。

因为我的存在,货币流通起来了、商品交换起来了、资源配置起来了,我的存在是多么有价值呢?

体力劳动者?他们没有我所提供的这些“劳动”,行吗?


好的,让我们暂且承认银行家劳动,银行家创造价值。让我们以这个为前提来探讨。

但凡是劳动,就一定要有个劳动对象。劳动是主体能动地改造世界嘛。改造的是哪一部分?这就是劳动对象。

有些人,“劳动对象”是身上穿的嘴里吃的,是衣食住行需要的。

有些人,“劳动对象”是这些穿的吃的所交换来的钱。

有些人,“劳动对象”是用来生钱的钱——资本。

有些人,“劳动对象”是用来换资本的资本——金融资本。

还有些人,换来的是资本的N次方的资本……他们就是我们最喜欢的所谓银行家了。


这里想说的是,“劳动对象”是有层级的。

显而易见,有的“劳动”需要基于别人的“劳动”之上。

没有闷头生产东西的人,那么管钱、管劳动的人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而没有这些管钱管劳动的人,银行家这个职业也不存在了。

可以说,不管劳动怎样定义,总是有些人干的活更为基础,而另一些人干的活是建立在他们的活的基础之上、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分配的。

 

那些“更高位”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吗?

并不是。如果每个人都闷头生产,而没有人对他们之间的交换过程进行专门的管理,那么生产终归是小规模的。必然地,生产会导致规模扩大、社会化和分工,那么,总会有专业人士被分离出来,专门负责对钱财、人力的管理。

同理,管他们的人也是,管那些管他们的人的人也是。最后,银行家也是。


但有一件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那就是,离开了“低位”的劳动,就没有那些看起来更高级的“劳动”。

因为那些所谓高级的“劳动”,是以看似低级的劳动为基础的。

“低级劳动”直接改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而为了让这种改造更加有规模、有确定性,我们创造了人和人的关系,于是有了社会分工,有人专门从事改造“别人改造自然的关系”。这便是“高级劳动”的产生。

如果了解了这个过程,就不难认识到,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高级劳动”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工具性的。它是人们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手段。

所以,“低级劳动”是目的,“高级劳动”是手段。

而不是反之。


那么,“高级劳动”更有价值吗?

你会说手段比目的更有价值吗?你和你手里的电脑哪个更有价值呢?

哈哈,但在日常中,我们经常会认为银行家比一个装配工有价值多了。这又是因为什么?

来讲一个经济学命题。那些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规制主义经济学家都是害怕垄断的。经济发展需要竞争,竞争是配置的手段。而这个手段过头了,就会偏离最初的目的——经济不发展了。

经济学家说,垄断者,本来应该是price taker,现在好了,成了price setter。

就是说呢,本来竞争的意义在于让供求——而不是个别人,来决定商品的价格。这样商品的价格就比较“理性化”。

而垄断了以后,垄断者可以自己来定价。于是他就开始支配市场了。

这个在“市场经济”模型中,这个大家都是公司、都平起平坐的关系是可怕的。那么在这个模型之外呢?

在那个劳动分层级的世界中,并不可怕,因为它甚至没有被观察到。

在这个层级的世界中,劳动的“上游”,就在给“下游”们标价。

工人的工资,是和他们的生产等值的吗?也许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但理由是什么?理由是一个供求关系可以决定价格的假设。而实际上,工人的工资来源是一张合同。要同意上面的价格吗?还是同意吧。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谈判的资本。因为没有资本。

上游的“劳动者们”,掌控了分配下游劳动者们的劳动的资源,于是,在这个关系中,处于“垄断”地位。下游劳动者没有谈判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是price taker,而上游的“劳动者”则是price setter。

 

所以是不是上游的“劳动”更有价值?嗯,他们的确“值”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们掌握着定价权。

定义什么是劳动并不重要。但那些试图定义这个的人,多半是为了把自己干的活定义为有价值的。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劳动光荣。

可能看似有点跑题。因为我解题论证的恰恰是“有些劳动其实只不过是其它劳动的手段。”

手段光荣吗?

当然也光荣。人们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社会分工,不光荣吗?

问题在于……不要用手段的光荣掩盖了目的的光荣。

那些被我们是为“低级”的,恰恰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种种不可抗力——这个最凶险的敌人之间的战斗。而那些“高级”的,则早就躲在了这个抗争的幕后。

当一个人掌握了定义光荣的话语权的时候,还在说自己的东西光荣,未免大言不惭。

那些最伟大的,仍然是人和自然的斗争。仍然是人在客观世界中争取自由。

 

劳动节快乐!

评论 ( 2 )
热度 ( 11 )